萧文昭(1862—1920),字叔蘅,号同甫,一字君恳,长沙府善化县(今湖南长沙)人,清光绪二十年(1894)甲午科进士。曾两度出任处州知府。
整顿吏治,务实为民。萧文昭在处州知府任上,面对水利失修导致粮食连年减产的问题,带头捐俸,并亲自主持通济堰修复工程,又设立西堰公所,制订通济堰善后章程,对堰务进行了制度化管理,避免了资源被贪腐滥用。萧文昭鼓励发展工商业,以裕民生,对谭献等人创办的织布公司筹款给予补助,并报请京城农工商部给予注册。同时积极保护和推广本地特产如青田石器、龙泉窑器和香菇产业,通过设立规章,促进工艺振兴和农业产业化,以此增加地方收入,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捐资兴学,泽被后世。萧文昭积极推动地方教育,时值新学兴起,他率先捐银元250块,扩建中学堂,创办处州种植学堂(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前身)、阅报所,并拨款丽水县开办劝学堂。当时处州各学堂陆续开办,经费困难,萧文昭写信给湖南省善化县老家,嘱咐家人秉承祖辈“鬻田兴学”的遗训,典卖田产,汇湘平银1485两,资助办学和开办图书馆。浙江提学使称赞萧文昭“仰承先志,同原籍变卖田产捐银补学,洵属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