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阳冰

发布者:纪委起草员发布时间:2024-12-02浏览次数:12

李阳冰(721—785),字少温,赵郡(今河北邯郸)人,唐代文学家、书法家。曾任缙云县令。

赈灾恤民,碑文传世。缙云好溪原名恶溪,遭逢大雨,山洪常发。李阳冰带领官员和百姓修筑堰坝,疏通河道,并在周边种植树木,巩固山体,最终使恶溪通竹筏、利灌溉,溪水常清,两岸风调雨顺。百姓念其治水功绩,将恶溪改称好溪,一直沿用至今。公元759年,缙云遭遇大旱,秋收无望,百姓恐慌。李阳冰祷雨抗旱,并果断下令开仓赈灾,动员富户捐钱捐粮,同时向上请命减免税赋,最终救了不少灾民。事后,李阳冰在城隍庙立碑,并亲自撰写碑文记之,传世篆刻“城隍庙碑”由此而来。

办学重教,开创先河。李阳冰看到缙云教育设施破败不堪,于上元元年(760)筹措资金整修五云学宫中的文宣王庙(即孔庙),开办本县的最高学府——县儒学。当时的生员名额主要是从官吏与乡绅子弟招收,李阳冰认为:百姓子弟只要经过儒学教化,就能为吏,有利于兴国强邦。孔庙修好的同年,他就把“五云学宫”改为“缙云县学”,亲自题字立碑,并吸收普通百姓子女入读,首开了缙云崇尚思想教化、重视文化教育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