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基

发布者:纪委起草员发布时间:2024-12-02浏览次数:12

刘基(1311-1375),字伯温,青田县南田乡(今浙江文成)人,元末明初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伟人。

廉明家风,典范后世。刘基自幼受到家风熏陶,公元1336年,年仅26岁的他初次为官,出任江西高安县丞,提笔写下《官箴》自铭,以“无矜我廉,守所当为;无沽我名,以生众疑”告诫自己保持清廉品行。刘基不以“言传”而重“身教”,家族世代皆有此风。从其先祖的文武兼备、乐施尚义到刘基本人的手撕墓图、大义拒金,再到其后代一直秉持“重文崇智,尚俭倡廉”的家风家训。刘基辅佐朱元璋完成帝业,整肃纲纪、不徇私情、秉公执法,认为为政的要领在于宽柔与刚猛循环相济,施德政,得民心。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其法治思想打破“人治”传统,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

教为政本,政教并举。刘基的诗文力主讽喻之说,提倡理气并重,强调诗文的教化作用,既可以对下移风易俗,也可以对上讽谕劝谏。他强调教育是“治道之本”,“教,政之本也”;认为只有“政教并举”,方可谓“治民之道备矣”。当时,青田高湖有位乡绅季谦出资建起学堂湖山义塾,聘请名师,让族中子弟免费入义塾学习。刘基听闻此事后,认为季氏“真知爱其子孙,使人人闻而效其所为,将见比屋皆为贤士大夫”,并欣然为之作记。《季氏湖山义塾之记》碑,至今仍保存于高湖季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