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科技学院
林业科技学院,办学基础传承自创办于1953年的浙江林业学校,现有在职教职工56名,其中教授6名,副高职称21名,省级高校优秀教学团队1支,省级教学名师2人,全国农业职业教育教学名师1人,全国林业系统优秀教师1名,省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名,省高校中青年专业带头人3人,设置5个专业,林业技术、园林工程技术、园林技术、园艺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现有在校学生1300人。
浙江省优势专业:园林工程技术
省级示范性重点专业:园林工程技术、园艺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
省级特色专业: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
中央财政支持优势专业: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
省财政资助专业,学费政府买单:园艺技术、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林业技术
建筑与设计学院
建筑与设计学院致力于培养工程建设、传达设计等领域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开设有工程测量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建筑室内设计、艺术设计、艺术设计(实用型油画方向)等6个专业(含专业方向)。专业办学基础传承自原浙江林业学校(创办于1953年)和浙江丽水商业学校(创办于1977年),为社会培养了大批优秀毕业生,深受社会好评。现有在校生1350人。现为浙江省建设类从业人员计算机网络考试丽水考点,拥有全省唯一设在高校的测绘技能鉴定培训点。建有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50余个。
学院现有专任教师49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等高级职称18人,高级职称占40%。拥有一(二)级注册结构师、注册岩土工程师、注册测绘师、一(二)级注册建造师、注册工程造价师、注册城市规划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工程咨询师等“双师型”教师36人,占73%。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人;中国油画家协会会员7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2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8人;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会员8人。
学院注重教研教改、科技研发和社会服务工作。有省级高校优秀教师2人,省级教坛新秀1人,省高校中青年专业带头人1人;有浙江省15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培养人员1人,市级中青年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人。担任丽水市美术家协会主席1人,丽水油画院院长1人。
人才培养质量高,学生在各级大学生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近五年来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7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获浙江省大学生技能大赛一等奖24项,二等奖28项,三等奖27项。学生初次就业率均保持在98%以上,同时还涌现出了一批批优秀的创业人才。
工程测量技术为省级特色专业,是省内高校创办最早测绘类专业。二十多年来,主持完成了涉及浙江、安徽、福建等7个省120多项村镇规划测量、小水电勘测与施工测量、道路施工测量、建筑物变形监测等技术服务项目,实践经验丰富。连续四年(2013-2016)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测绘赛项中获一等奖,总成绩位居全国前6。连续十年毕业生供不应求。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师团队,一直活跃在建设工程管理一线,常年承担丽水市建设工程管理人员考证及继续教育培训任务。曾主持完成丽水市160多个村庄以及新疆新和县24个村的乡村建筑设计与建设规划任务。获浙江省住建厅美丽乡村规划三等奖一项。
工程造价专业教师团队密切联系工程造价行业,从事造价编制、工程项目审计等工作。近年来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及浙江省大学生技能大赛,取得1项全国建筑行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特等奖、2项省级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经过二十余年的改革与建设,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品牌优势,在室内设计及装饰装修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专业教师用艺术激发活力的松阳县沿坑岭头村,已成为全国小有名气的“画家村”,入选第二届全国乡村文明发展十大故事;主持创办的“柿子红了”民宿,已成为民宿界的“网红”。
艺术设计专业历经二十多年的发展与建设,探索了汇聚行业优势资源共同培养学生的产教融合模式。近年来,学生在校期间就承担企业设计任务,被录用的设计方案有120余项。学生参加全国及省、市级设计大赛,共取得58个奖项,中标奖多项。专业老师在2015年加拿大多伦多国际摄影节(TIPF)上获得艺术摄影人与自然类金奖。
油画专业教师团队为丽水巴比松油画群体核心成员,作品入选国家级省级各种展览,多次荣获高规格奖项,作品被国内外画廊收藏。专业老师担任丽水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和丽水油画院院长,教师团队为丽水“古堰画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团队多次承办浙江省中小学美术教师培训工作。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现有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等5个专业及数学教研组,其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两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学院目前有班级24个,在校学生1100多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48名,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4名,双师型教师36名,博士3名,硕士27名,省151第三层次培养对象3人,省级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名,省级教坛新秀2名。近年来教师公开发表论文280余篇,主持及参与省市级课题建设70多项,主编及参编教材40多部。
学院实训条件优越,设施完善,拥有独立的实训大楼,下设机械制造实训中心、电子电气实训中心,共22个实训室,13个实训车间,有计算机200多台,有三轴加工中心、三坐标测量仪、高精度三维扫描仪、高速雕铣机等高精度先进设备。电子电气实训中心为省级示范实训基地。学院为浙江省模具行业协会理事单位、丽水市业机械汽车工程学会团体会员单位、丽水市轴承导轨行业科技创新平台,设有全国计算机高新技术考试培训与鉴定站,国家网络技术水平考试培训与鉴定站、国家电子商务师培训与鉴定站、全国CAD技能等级考试培训点,计算机智能化考核站、浙江省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与考核点。
“敬业、务实、协作、创新”是机电工程学院一直坚持的职业教育理念,学院重视创新能力和专业技能的培养,在全国模具CAD和模具制造比赛、数控操作与数控维修、自动化设备安装调试、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省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多媒体设计竞赛、电子商务竞赛等各类大学生学科、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已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5项,省级一等奖16项、二等奖21项、三等奖42项。
浙江方正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浙江三辰电器(集团)有限公司在我院设立了企业奖学金。分院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积极探索“学工交替”、“行动导向”等育人模式,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合格的实用型人才,历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达97.38%,企业评价满意率达96%以上。
会计学院
会计学院专业办学基础传承自原浙江丽水商业学校(创办于1976年),现有会计、投资与理财2个专业和社科部、职业生涯指导教研室。其中,会计专业有着40年的办学历史,是学院首批重点建设专业和浙江省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投资与理财专业创办于2003年,有13年的办学历程。
学院目前是中国商业会计学会副会长兼高职高专部主任单位、全国高职院校会计系主任(院长)联席会副主席单位、教育部财政行指委高职财经类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单位、浙江省高职高专经济类教指委副主任单位、浙江省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授联谊会主席团单位、浙江省财政厅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丽水考点、丽水市会计领军人才(后备)培养单位、丽水市会计后续教育培训单位、丽水市会计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丽水市管理会计应用指导中心。
学院现有在册学生1130人,班级24个;教职员工40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职称16人。会计教学团队是浙江省首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拥有省高校教学名师1人;省级高等学校教坛新秀1人;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丽水市会计领军(后备)人才2人;丽水市138第二层次人才等高层次人才2人;注册会计师(非执业)7人;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1人;财务总监2人;高级会计师4人;国家一级珠算鉴定员等高级职业资格1人。双师型师资比例达90%。
学院坚持不断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目前有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课程建设项目1项,“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3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15部,全国教指委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4门,省新世纪教改项目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支,省重点教材5部,省哲学社科规划课题1项,省新世纪教改项目1项,省教育改革项目1项;省课堂教改项目4项;省教育技术规划项目3项;省教科规划项目2项;教育厅科研计划项目3项。
学院“财务业务一体化”实训中心设有实训室 11个,出纳实训室、会计实训室、税务实训室、审计实训室、工业企业管理实训室、商业企业管理实训室、工商金融行政事务中心、会计信息化实训室、证券投资模拟实训室、企业经营管理沙盘模拟实训室以及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丽水商苑会计有限公司。紧密型校外企业合作基地20个。
学院在注重学生专业知识提高和职业素质养成的同时,高度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训练,近年来,在全省大学生学科、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共获国家级一等奖13 项、二等奖5 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 31 项、二等奖 67 项、三等奖 86项。学院努力实现学校教学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学校毕业与社会就业零距离,毕业生深受欢迎,近几年就业率均在98%以上,企业评价满意率达99%以上。
工商管理学院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是一个充满年轻活力,富有创新激情的学院。学院致力于培养具有互联网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职业化工商管理人才,设有市场营销、文秘、物流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5个高职专业,并承担全校大学语文、计算机基础等课程教学任务。其中市场营销专业系浙江省特色专业、校重点专业。文秘专业系浙江省特色专业、“十二五”浙江省优势专业、校重点培育专业。物流管理专业系校重点培育专业。现有在校生32个班1443人。
学院拥有一支专业素质高、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的专兼职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全院教职工62人(专任教师44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17人,具有海外留学背景教师6人,硕士32人,双师型教师37人。近年来,教师获得省部级以上教科研项目近20项,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1项,浙江社科优秀成果奖1项,市厅级各类奖项20余项,“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6部,浙江省重点教材3部,出版专著10余部。
学院注重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建有信息技术实训中心、文秘综合实训室、商务模拟等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校内实训室,拥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市场营销专业),省级财政支持实训基地1个(人文实训基地),创办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丽水网桥计算机网络有限公司,代运营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收发服务中心。在丽水市档案局、苏宁物流有限公司、浙江十足商贸有限公司、顺丰速运集团等20多家企事业单位设立校外实训基地。
近年来学生在各级大学生技能竞赛中屡获佳绩,共获全国一等奖33项,省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41项、三等奖42项。其中,市场营销专业荣获2015第五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研与分析大赛一等奖,文秘专业连续三年荣获浙江省高职院校秘书职业技能大赛团体一等奖,物流专业荣获2014年浙江省高职院校物流方案设计与作业实施大赛一等奖,计算机类专业荣获第七届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一等奖。
旅游与贸易学院
旅游与贸易学院,由龙头专业旅游管理、具备国际视野的国际经济与贸易和商务英语专业、活力四射的社会体育、青春洋溢的音乐表演5个专业以及公共体育,公共外语2个教研室组成。其中,旅游管理专业有23年的办学历史,是浙江省特色专业,是学院首批重点建设培育专业。
学院现有在册学生1402人,班级34个;教职员工70人,其中教授3人,副高职称19人。拥有省级专业带头人2人;丽水市138第二层次人才等高层次人才2人;丽水市技能大师工作室1名,五养技能大师2名;丽水市新世纪“138”第一层次人才1人,丽水市首届“理论宣传四个一批”理论人才1人,丽水市第九届拔尖人才1人,浙江省新世纪“151”人才1人,浙江省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1人;浙江省导游资格考评员2名,丽水五养技能大师2名,丽水旅行社协会副会长1名,高级导游1名,高学院注重教学与科研建设,拥有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课堂教改项目6项;教育厅项目10项。拥有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
学院注重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和技能水平,近年来,在全省大学生学科、技能比赛中屡获佳绩,共获省级一等奖5项、二等奖 15项、三等奖 18项。学院努力实现学校教学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学校毕业与社会就业零距离,毕业生深受欢迎,近几年就业率均在97%以上,企业评价满意率达98%以上。
学院将有人性、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四核心化为行动,按照“温暖如家、幸福如花”建设目标打造的新型学院。 丽水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将生态旅游产业培育成为千亿级第一战略支柱产业”,旅游与贸易学院将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学生成才、教师成长、接轨地方经济、拓展行业合作,致力于培养有社会责任、敬业精神、博爱胸怀的行业英才,努力建成区域特色和行业气质鲜明的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院是我院负责成人学历教育和劳动力素质与技能提升、农民异地转移培训和职业资格考证的重要职能部门。继续教育学院现有教职工10人,其中正高职称2人,副高职称1人。
继续教育学院秉承服务区域经济、服务“三农”的宗旨,积极与南京林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工商大学、中国计量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等多所本科院校合作办学,开设有林学、园林、测绘工程、土木工程、自动化、会计、工商管理、国际贸易、旅游管理、计算机软件、音乐学、艺术设计、食品质量与安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20多个专业的高起专和专升本的成人学历教育工作。同时,与浙江工商大学、浙江工业大学和宁波工程学院等院校积极开展自考助学合作办学,设有企业财务管理、商务管理、金融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中小企业经营管理和视觉传达设计等自考专业。目前,一个办学层次多元、规范的成人学历教育格局已经形成。
社会培训既是继续教育学院的一大亮点,又是打造创业人才培训品牌,服务“山上丽水”建设的一大特色。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丽水农民学院和浙江省现代农业培训基地、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浙江省名师名校长培训基地、浙江省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丽水考点、丽水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丽水市人事劳动社会保障局人才培训基地、丽水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丽水市信息产业人才培训(实训)基地、莲都区农村实用人才区级培训基地等纷纷落户我院。近些年来,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相继开辟了超市经营创业、农产品经纪人、来料加工、农家乐经营管理、农家乐乡土导游、民宿经营、营林技师、庄稼医生、农村电子商务、农产品营销、村两委领导干部、农村实用技术、各类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家庭农场主、村镇规划、会计人员继续教育、会计电算化、企业中层干部管理水平提升、企业营销技能、劳动保障协理员、评茶员等40多个系列的培训项目,开展了近40000人次培训工作。为打造富饶秀美、和谐安康的“秀山丽水、养生福地、长寿之乡”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