丽水职教集团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发布时间:2011-03-02 作者: 被阅览数:497

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2011-2015年)

 

(征求意见稿 2010913日)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特制定本规划。

一、基础与背景

(一)主要成就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高等教育强国的伟大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009年,全国独立设置高等职业院校1215所,招生313万人,占普通高校招生总数639万人的49%,在校生965万人。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础力量。

1.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高等职业教育坚持贴近地方产业,积极主动与行业企业合作,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10年来培养了近1300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加快我国工业化进程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做出了积极贡献。

2.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快速发展,满足了人民群众接受高等教育的强烈需求,促进了高等学校入学机会公平。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经过十年的快速发展,2009年全国高等职业院校在校生数比1999年增长了8.2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4.2%,为我国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3.高等职业教育紧密联系经济社会,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国务院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大力发展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启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在探索办学体制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域共享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全面改革,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二)基本经验

总结高等职业教育近十年的改革与发展实践,有以下基本经验:

1.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高等职业教育在较短时期内取得突破性成绩,正是因其主动适应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坚持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这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战线的共识,是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经验。

2.坚持科学定位,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为根本任务。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工业化进程,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将培养目标定位为专科层次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高等职业院校只有坚持科学定位,明晰培养规格,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才能充满生机活力。

3.坚持政府主导,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2006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实施了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辅之以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级教学名师、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等配套政策措施,全面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效提升了高等职业院校办学水平,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存在问题

尽管近年来取得了较大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仍然是高等教育的薄弱环节,发展不平衡,吸引力不强,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第一,高等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紧密联系的体制机制尚未形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灵活,办学活力不足,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质量难以完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教师队伍的数量、素质与结构仍不能满足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要求,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双师素质专任教师比例不高;专业教学团队中来自生产一线的兼职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比例不高;“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和评聘制度尚未建立。

第三,经费投入严重不足,生均财政拨款标准亟待建立,以举办者为主的多渠道投入得不到保证。

(四)面临的新形势

2010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党中央国务院强调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对高等职业教育进一步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面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国家发展战略要求,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经济发展由高投入、高耗能、低技能、低附加值转向提高技术含量、提升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出更高要求。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础力量,必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培育一批具有精湛技艺和创新能力的高技能人才,为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培养一批掌握现代服务技术的高技能人才,为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技能人才。

2.面对日益凸显的就业结构性矛盾,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在改善民生、促进就业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各种就业矛盾相互交织。在劳动力供大于求、产业优化升级的双重压力下,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匹配造成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稳定就业依然面临重大挑战。就业是民生之本,高等职业教育必须在全面提高广大劳动者素质和职业技能、缓解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培养符合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等方面发挥独特的作用,为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做出积极贡献。

3.面对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必须抓住机遇,为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提供服务。长期以来,高等职业院校主要面向适龄青年开展全日制专科学历教育。当前,在产业升级过程中迫切需要对在职人员进行技术更新培训;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有近2亿农民工迫切需要接受培训以保障体面就业;还有大量中等学历的在职员工需要继续发展;未来10年以至更长时间,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提高,新成长劳动力规模呈下降趋势。面对挑战,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面向人人,充分发挥职业性和区域性的独特优势,主动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满足社会成员多样化学习和发展需要,成为当地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社区教育、技能培训、新技术推广和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

4.面对“走出去”国家战略,高等职业院校应该积极融入其中,伴随产业企业走向世界。国家实施“走出去”战略,在世界范围内优化组合资本、技术、管理和市场资源,需要发挥人力资源优势,高技能人才具有不可替代性。对此,高等职业院校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将相关行业(企业)产品(生产)的国际通用标准融入教学内容,在各类企业跨出国门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境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优化升级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示范建设为引领,创新体制机制,大力推进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突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增强办学活力,丰富办学特色,全面提升高等职业院校整体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2.基本原则

——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正确处理政府主导、学校主体和社会参与的关系,强化政府责任,统筹规划,健全以举办者投入为主、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的体制,同时充分运用法规、政策、项目、标准、评估、资源配置等手段,引导和调动行业企业以及社会力量共同支持高等职业教育发展。

——重点突破与整体提升有机结合。坚持特色发展,充分发挥示范院校建设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示范建设在体制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率先突破,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整体水平的提升和服务能力的增强。

——体制机制创新与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并重。以体制机制创新作为发展的强大动力,以优化政策环境作为发展的重要保障,以基础能力建设和特色发展为重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充满活力的高等职业教育。

(二)发展目标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为振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培养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社会满意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办学活力明显增强,办学水平整体提升,服务能力显著提高,立足国情,面向世界,建成一批特色鲜明、水平较高、具有国际影响的高等职业院校,形成中国特色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为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1.拓展功能,提高质量,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稳步发展全日制专科教育,积极发展非全日制专科教育,2015年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总数达到1390万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稳定在1000万左右。

——适应学习型社会建设需要,大力开展技能和技术培训,年培训量达到1000万人次,其中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年培训人次要达到全日制在校生人数的2倍,省级示范院校要达到1.5倍。

——优化专业结构。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区域发展特征,面向振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围绕地方支柱产业,调整专业布局,重点支持建设需求旺盛、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国家级重点建设专业1000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000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3000个,全面提高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

——强化技术服务。加强高等职业院校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面向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服务,每年技术服务收入不低于12亿元,其中省级以上示范院校(含省级,下同)校均年技术服务收入不低于200万元。

——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海外办学,加强师生交流,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十二五”期间招收留学生3万人,其中省级以上示范院校招收留学生达到2万人。

2.“双师型”教师队伍基本建成,基础能力显著增强

——与行业企业合作培养专业教师,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教师达到80%以上,其中国家示范(骨干)院校达到90%以上,省级示范院校达到85%以上;提高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水平,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学时比例达到30%,其中国家示范(骨干)院校达到50%,省级示范院校达到40%,形成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创新机制,合理布局,依托行业企业,“十二五”期间国家再建设1000个、各地建设2000个生产性实训基地,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装备水平。

——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开发50个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

3.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办学活力显著增强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