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堂管理 提高教学效果 服务学生成才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4-03-13浏览次数:995

 

为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更多的学生受益,在充分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环境工程分院制定、出台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6条意见》。意见如下:

一是利用好各类资源,充分备课。课前设计好课堂教学流程,用心收集适合学生直观体验思维方式特点,便于直观教学的实物、图表、音像视频等辅助教学材料,创新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专业主干课程要求每位学生每门课至少借阅1本参考书。

二是以身作则,教育学生自觉养成遵守劳动纪律的良好习惯。老师提早5-10分钟到上课场所,上课铃声响时,清点到课人数,做好记录。加强课堂管理,禁止玩手机、睡觉等不良现象发生。

三是不仅要授业,还要传道、解惑。充分发挥好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主阵地作用,在完成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规定内容的基础上,提倡在课内开展“5分钟素养教育”,争创特色。可以结合课程,或者根据老师自身特长和学生的需求,灵活设计主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职业素养等领域),采用案例讲述、问答、讨论等多种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平均每次课安排5分钟对学生进行素养教育,注重提升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等职业核心能力(软技能),引领学生入门、入行,“培养可靠的接班人”。

四是专业主干课程尽量采用“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6动:“眼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动、心动”。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避免过长时间的纯理论教学,“重口诀更要重练功”,主动辅导学生,做好“感性积累+悟性启发”,引导学生乐于学习、主动学习,切实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培养合格的建设者”。

五是课后利用网络课程平台等途径与学生开展交流。开展网络课程、微课建设,为学生搭建自主性、创新性学习平台。至少期初、期末2次利用网络课程问卷调查收集学生的意见、建议,根据信息反馈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提供学习材料下载、课后作业、自主测试等课后服务。

六是课程考核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严格考核标准。理论考核的目的是考核学生理论知识内化的程度,而不是简单的背记。高度重视技能考核,核心课与关键技能课(会制约核心课程学习效果的前序课)要按专业确定的达标要求实行技能过关,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